角落風景

2017/04/27

找到田國際泥巴運動會_鳳林鎮 北林社區

這幾年提到鳳林北林三村,大家想到的會是什麼?十之八九應該是仲夏的「百鬼夜行」嘉年華活動

吧!其實早在初夏五月,就有不花太多錢就讓人很開心的活動,「找到田國際泥巴運動會」。

「不讓孩子踩進土裡,將來他不會懂得甚麼是故鄉。」活動負責人李美玲這樣說。

但是,從前農村小孩到田裡總是因為被抓去工作,看到泥巴就想逃跑。所以,得換個方式讓孩子踩

到泥巴。

於是「找到田國際泥巴運動會」誕生了!

泥坑南瓜橄欖球、泥坑棒球賽、泥坑拔河賽、泥坑騎馬打仗、泥坑田徑、泥坑比基尼摔角......已成經

典賽事,而且完全沒有年齡性別限制,阿公阿嬤兄弟姊妹通通都可上場。

想要跟一群人翻滾打鬧玩泥巴戰的人請注意!

2017年第四屆找到田國際泥巴運動會的報名表出爐啦!!

他們說:「沒泥不行!快來報名!

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  

地址:鳳林鎮北林里復興路157號

電話:03-876- 0530

繼續閱讀
2017/04/25

客家媽媽手藝體驗_鳳林鎮 花手巾植物染工坊

一群退休的校長老師們相聚學染布,成果展做得實在專業令人驚艷,於是大家商量去爭取成為正式產業,果真2009年市公所將客家文物館對面的菸樓建築,改為「花手巾植物染工坊」,原本有人聚賭成為傷腦筋的地方,披上五顏六色的植物染布品,煩惱轉化了,空間活回來了。 

現在是可愛的小屋,銷售手染巾、抱枕、包包、布偶,以在地植物福木、月桃、榕樹等為染布材料,也教DIY。這裡沒有純藝術的肅靜氣氛,媽媽們講解或笑語都比客人大聲。教學簡單明瞭,準備約二三植物染劑,工序圖文說明掛在牆上,「石頭BB彈、豆腐、三明治、魚麟餃、蜘蛛網......」你要哪一種圖案?教你綁。其他的工序不想做?媽媽們全幫忙你完成。

想到在客家媽媽家吃飯也是,一整桌山珍海味,媽媽絕對不跟你說好累,都是開心的講「你盡量吃啊!」現在懂了,那是全能媽媽的心意,「麻煩我都幫你解決了」的意思。

花手巾植物染工坊

地址:花蓮縣鳳林鎮中華路164號旁 (客家紀念公園裡面)

電話:03-8760905

文|《花蓮365》。圖|鍾順龍

繼續閱讀
2017/04/24

野蕨森林_卓溪鄉 瓦拉米步道

瓦拉米步道是沿用日治時期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,由入口抵達山屋全長約14公里,道建議前一晚在玉里過夜,第二天一大清早出發。沿著拉庫拉庫溪畔平緩前進,一般人均可輕鬆從步道口走1.7公里至山風瀑布,途經二座吊橋,芬多精已可好好舒暢身心。走到4.5公里處,會抵達設備齊全的「佳心」免費露營區,有很好的展望點,俯瞰一路相伴的拉庫拉庫溪壯闊溪谷景象。不過夜的人,會攜帶食物享用休息後再走回程,是非常宜人的一日健行安排。

接下來的後段路,需要日前辦妥入山申請。再步行9公里後,會抵達山友口中的五星級美麗山屋,太陽能發電的「瓦拉米山屋」,若要夜宿山屋也需要事前申請。這段沿途會多一些陡坡,偶有斷崖窄道,有三座吊橋,雖然資料上都說適合中級登山經驗的山友,但曾帶著幼稚園的孩子走過,孩子只要常在大自然裡打混,不成問題的。

這一段是生態保護區及山地經常管制區,雖然被稱為「野生動物天堂」,但因為瓦拉米步道常常有人走動,白日少見野生動物。沿路景致比較像是踏入野蕨森林,「瓦拉米」就是布農族語的蕨類。沿途腎蕨、鳳尾蕨等菜蕨夾道,鳥巢蕨、崖薑蕨、蛇木、桫欏等樹蕨漫生。走在大型樹蕨下,會有種來到巨人國的錯覺,野蕨種類豐盛,陽光下透得像玉,常看著就忘了繼續前行。

繼續閱讀
2017/04/18

可愛的蠕動小階_壽豐鄉 水璉牛山呼庭

水璉南方的牛山,阿美族語為Huting,大片草地的意思。站在海邊往右瞧,山丘像迷你梯田,這是台灣本島僅有的「蠕動小階」地形。因為海岸山脈一直長高,這裡被往上攏起,風化坡地的土壤較易鬆動,因為重力的關係緩緩地往下沉,於是每年約有零點幾公分向下移動的變化,便形成了一層一層像米其林輪胎的肚子。

小階是天然成形,非人工開鑿的步道,有幾處很窄,做地質觀察得往上走時,懼高的人容易眼花。但一步一步往前移動到半坡轉個彎,就置身「海角一樂園」了。遼闊太平洋盡在眼前。下方是牛山有名的換膚海灘,原來的細沙灘,因為東北季風一吹,換上五顏六色的鵝卵石。

當然,下坡又是一挑戰。老實說,不是做地質觀察的人,遠觀就好比較安全,不必嘗試。

牛山蠕動小階

台十一線往南抵達水璉,約27公里處附近,沿牛山指標下坡往海邊,蠕動小階在右邊很容易辨別。

文|《花蓮365》。圖|鍾順龍

 

繼續閱讀
2017/04/16

美崙溪口_關心寄居蟹硬殼的柔軟心

這得靠想像了:約半世紀前的花蓮市南北濱公園沿海,有珊瑚礁、海膽、螺貝類、螃蟹、寄居蟹......。長年受到溪流切割、颱風巨浪侵蝕,這段海岸非常緩慢地向內陸凹進去,1931年日治時期開築花蓮港後加快速度,人們的對制方式是在海岸擺滿消波塊。人不容易再親近海,也就看不到沿岸堆積飄移來的大小塑膠垃圾。

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志工們,每月默默在花蓮美崙溪出海口北濱公園一帶,進行淨灘行動,維護沿岸生態環境。洄瀾風生態團隊,與民生社區發展協會合作,持續在這一帶以導覽解說、生態體驗營隊方式推動環境教育。

黑潮與迴瀾風,對生態環境現況知道得比一般人多,很慶幸這裡還看得得到寄居蟹!寄居蟹的英文名hermit crabs,hermit是隱士,遇到危機就馬上躲進殼裡。但牠自己沒有硬殼,得尋找螺類的殼來住。聽說其它地方的寄居蟹找不到螺殼,改用塑膠蓋。

「幸好花蓮的整條海岸線,都還找得到寄居蟹。」他們說,希望更多人來維護,環境不能再惡化,也不能放棄。

洄瀾風生態團隊

地址:花蓮市國民一街14號
電話:03-833-3626

 

繼續閱讀
2017/04/15

不預設的美景_鳳林鎮 生態景觀

有沒有可能,給自己一段時間在大自然裡晃蕩,不依靠手機推薦景點?是否相信,大自然也會提供獨門的推薦喔!

鳳林鎮很適合做這樣的體驗,社區巷道外圍的稻田樹林,動植物生態豐富。往田間小徑走,西部少見的環頸雉等一搖一擺鑽進草堆裡,還可能遇見:五色鳥、粽背伯勞、大小白鷺、烏頭翁、翠鳥、紅冠水雞、赤喉鷚、褐色鷚......不會在一起的朱鸝鳥與黃鸝鳥,也曾在這裡同時被看見了。有沒有發現,人們喜歡用顏色幫鳥類取名字?小小的鳥兒,得很細心的觀察他,會驚嘆大自然給的衣裳多美麗。

冬季候鳥黑翅鳶,在花蓮第一次被記錄到,就是在鳳林。生態觀察家吳昌鴻說,東華大學與以色列有國際合作案,研究老鷹與田間生態的關係,從2009年第一次記錄到二隻黑翅鳶築下第一個巢,2015年很高興發現了十個巢。

往中央山脈的小徑走去,沿路問在地人,可以遇見旅遊書也沒辦法告訴你怎樣走到的,超級大棵綠意崢嶸的三百歲老茄苳樹喔!

鳳林田間路

鳳林鎮被台九線穿過,倚靠海岸山脈的一邊有日治移民村田園景觀,倚靠中央山脈的一邊較快走進山林。

文|《花蓮365》。圖|鍾順龍

繼續閱讀
2017/04/12

人氣農夫南瓜採收大隊_壽豐鄉 壽豐印象

吆喝一聲就有人來田裡幫忙,這羨煞多少農夫?

「是有幾甲地的南瓜田啊!要這麼多人來採?」停車問路的人聽說眼前這五十多人要去採南瓜,很驚訝地脫口。

壽豐印象負責人盧紀燁,有六分南瓜園,經過四年的無毒種植,逐年大豐收。網路上po文來報名採南瓜的人數,也逐年暴增。「這本來就不是旅行!」小盧簡單說。這是換工,參與者自備帽子水壺手套,農夫家人準備午餐,工錢是南瓜。

「從第一年我不灑農藥,我爸大罵這樣能長出南瓜才有鬼,到現在我還在與他爭吵。」小盧現在是東華博士生,但爸爸的農夫經驗比他還資深,堅持無農藥要擺平家族,成為他最大的功課。

他照顧田地健康的食物,他幫小農們定好價錢銷售,他號召消費者下田活動從心裡真愛這些食物。

現在他銷售的農作物有百分之八十是全台灣的百大農青朋友們的。「農夫自己賣」是責任,這是小盧的堅持。當稱讚他的田地好美,小盧會苦著臉反駁:「田地是責任,不是個人財產。」

壽豐印象

地址:壽豐鄉壽豐路一段77號

電話:03-865-3898

文|《花蓮365》。圖|王玉萍

繼續閱讀
2017/04/11

梅子採收_鳳林鎮 美菊園

初見到美菊園的梅子樹必會驚呼:「梅樹不是應該......越冷越開花的形象,就是枝幹很堅忍的往上,怎麼會伸展得像一顆球,都快垂到地上了?」這綠色球體上有數不清的可愛綠梅子。

「梅子樹他開心啊!」廖美菊老師回答的妙,「一月開花時,比現在的梅子數量多三倍吧!那時是一球白雪。」看似靜止的植物,一直隨著環境與時間轉變。

廖老師從花中退休後,仍持續陪伴花中生物資優學生研習。偶爾她也會帶學生到園子裡東瞧西看,「我帶他們與大自然學習,在真實中體驗觀察,有其規律也有其變化,不能只待在室內讀書本背知識。」老師能做到這樣,這也是居住花蓮的優點之一吧!

采菊園

文字|《花蓮365》・照片|鍾順龍

繼續閱讀
2017/04/10

自宅職人__美美里信

「其實做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往往會遇到瓶頸:
好像變不出新把戲了,那個很特別的口味我好像做不出來了,
而且那些很特別的口味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,
這時候為了生活的平衡就會有些壓力了。

取捨點是,我在平衡裡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,
你還是會找到你的知音,懂你的知音。

然後從那個壓力又變回,
啊!我好喜歡這個工作。」——里信

影片製作_日常視物所
https://vimeo.com/daystudio

繼續閱讀
2017/04/08

海邊小旅行

四月的花蓮陰晴不定,但陽光開始閃耀。

當晴天出現時,心念一動,可以說走就走的立刻到海邊,來趟小旅行,即使只有半小時也足夠,放鬆、脫離日常、轉換心境、快速充電,這小小奢華的享受是花蓮常見的風景,存在於各個角落。

圖。文_張書榜・花蓮。好書室

繼續閱讀

頁面

訂閱 RSS - 角落風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