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決定返鄉耕耘藝術環境蠻重要的原因,是考量花蓮缺乏藝術資源、缺老師,沒有考慮是否能獲利。經營空間還有一個期待,如果旅人或演奏家願意在這裡稍作停留、享受音樂氛圍,會知道花蓮人的生活,也包含音樂元素。」 by_希哲
「我的記憶裡,學齡前有很多與媽媽在一起的記憶,我也想這樣陪伴女兒。平日我們母女擁有大量的獨處時光,到院子餵雞、客廳玩黏土、說故事書......孩子也需要學習團體生活,所以邀集幾位家長孩子,每週二天一起共學,家裡戶外都可以是共學場所。」by_Dinky
「我對生命有好奇,期許自己是否能協助人們多一些自我發現、讓日子過得好一些?對於要怎麼推廣催眠,之前有一點點的急迫感,那是來自於對社會的觀察:不只成年人有壓力,越來越多孩子被診斷有各種病症。如果我們先不貼上生病的標籤,多一點『好奇』去關注孩子的狀態,或許能協助他找到調適身心的方法。」by_Sera
「剛搬到人生地不熟的花蓮時,想起印度瑜珈老師的話,深深觸動著我,『一個真正的瑜珈修行者,到任何一個地方,都不需要外在的東西來定位自己,可以從當下就開始。』我想,如果到哪裡都當作是修行,都可以活得很好,那就擁抱新生活吧,無所畏懼。」by_小英
「出國前託付給家人的大狗TOLU年紀越來越大,已經待在法國七年的我不想再有遺憾,就回國了。花蓮工作不好找,試過很多種謀生方法後,居然成為設計包包的在家工作者,客人幾乎是外地人,都是喜歡貓狗的人。我的布標就是TOLU,自己手繡商標,很瘋狂吧!」by_怡文
「我們兩個都沒工作、專心在帶壯壯的那段時間,反而呈現一個比較緊繃的狀態。開書店後,我們都回歸到原本的『一個人』,不只是爸媽的角色而已。有了這個空間,可以再試試自己的能力在哪?還能做什麼?這個過程還是蠻重要的。」by_珮瑾
「我想就是離不開花蓮了。我們在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,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,又能做充滿熱情的工作。我們的目標是,讓國際知道有一個生活器皿品牌,不只是Made in Taiwan,而是Made in Hualien。」by_張靚妤(亮亮)
「在家工作要學會很快速切換,例如有某件事待完成,就趁小孩能獨處的時候趕快做,但心裡要接受可能會中斷。 時時調整保持彈性,把所有事都融為生活節奏中的一部份,就不會讓在家工作變成壓力。」by_吟芳
「要經營就要去算成本,第一次量產布衛生棉時覺得好辛苦,戶頭好空,還要想辦法生好幾萬元去買大批的布。終於知道養小孩是什麼感覺,但我再苦都要想辦法生出來。直到看見網路的銷售持穩,才開始覺得有能力可以養活自己了。」by_小糖
「我們不是環保達人,過零垃圾生活,是把它當作一場有趣的覺察練習。如果只覺得環保產業好夯,生意也不會就此一帆風順,因為沒有在生活裡實踐,會看不清市場的真正需求,除非對這件事情有熱情、有愛。」by_阿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