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嗎?療癒歷程,我們走在同路上

 

   “如果有一個人被照顧到,

     會有兩個微笑出現”

   

我們是這樣走上療癒之路

做療癒主題,起因是日常生活的種種事件,在某日成為鮮明的感觸:「現在的人,都覺得自己活得很辛苦吧?」遇到困境要強作沒事,其實會變成外表看不出的「內傷」吧?於是先提出探索方向:如何讓自己的心安定、身好好活?沒想到一兩個月後,花蓮就發生○二○六大地震,我們「身在其中」不得不先面對災後創傷,各自面對修復歷程,如何療癒?有多困難?讓我們持續關注「療癒」議題。

於是與一群在地朋友們發起「七公里的幸福街坊」團隊,開設各式療癒工作坊,陪伴社區居民安頓身心。「被難以承受的經歷擊垮」的人真實存在,他們後續如何生活?「仍有些人的內心被困在事件發生的瞬間,是無法抽離回到當下,好好生活的。」對經歷過大地震的人來說,不是想像。

七公里團隊裡有心理師、社工師、芳療師等助人工作者,他們成為穩定存在的陪伴者,讓受創者感受到「當下」,進而能回頭看「那時,發生了什麼事」,願意尋求協助,就踏上療癒之路了。

 

療癒是很個人但不孤單的歷程

這本書有點奇妙,寫寫字之前的出版品《自宅職人》、《海有.島人》都是已知有「知識架構」的題材,而這本療癒之書,它不斷要我們推翻想像。美術設計提醒:書的開場不宜放一堆照片,那像自定的「成果展」,讀者未必同感。於是改為兩個關於安慰的提問:別人給出的安慰,是自己想要的嗎?反之亦然。期望讀者能找到療癒自己的答案。

期待每個受創的心靈,被照顧。期待真實的微笑,能相遇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“一起踏上療癒之旅吧”

 

走在前端的輔助療法助人者

輔助療法並不是治療,而是強化我們「好的部分」,由此重建受創者與自己及他人的連結,進而能去協助創傷修復,歷經0206地震後「七公里的幸福街坊」,見識了各式輔助療法的助人者所帶來的療癒力,決定繼續探尋。驚奇的發現,原來花蓮有不少助人者走在前面,有馬匹、音樂、園藝、正念、芳香、藝術、運動等療癒方式,助人者的理念、方法與故事都被細細書寫在本書中。

一定也會有人好奇:「這些領域的專業者都能做治療嗎?」並不是喔!舉例,雖然聽音樂也能讓身心舒暢,但音樂治療指的不是用「聽音樂」來治療,而是要直接演奏樂器去開啟身體感知。音樂治療老師說:每一次治療課程,她都要特別針對這次對象目前的狀況,設想適合的樂器與引導方式。輔助療法,是很專業也很細膩的工作。

 

〈若你呼喚,音樂與你共乘一段路〉
「音樂最重要的療效,是為個案在『當下』創造出一個感覺到自己存在、重要、被尊重的時空。這世界不就是應該這樣嗎?」

 

 

願意以自身專業為支點的非專業助人者

有一些人,仿效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這句話,「只要給我一個支點,我就可以撐起地球。」以自身的專業為支點,往外延伸出許多可能性,希望為他者撐起空間、帶來資源。因為他們相信,人人都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機會,這世界應該要是這樣的。

在花蓮有哪些呢?經營書店的棒球教練、說故事姊姊、矯具義肢師、義乳內衣設計師、一人一故事劇團、部落祭師,以自己的方式實踐助人的想法。

〈對靈魂好一點,世界就好了〉
「人對自己都太殘忍了!以前只是在忙著應付這世間、這軀殼,被各種事物、情緒、感情跟家人綁架,離靈魂太遠。如果靈魂夠穩定的話,很多狀況都不會是問題,只是現在的人類失去了這個部分 。學著去掌握靈魂,去攀附在最永恆的靈魂,就可以把外面的事情解決掉,就不會被情緒影響、震盪。」巴奈說。

而阿嬤們,對於空間時間的概念很寬闊,沒有太多的繁雜事件。不強求、隨遇而安,可以什麼都沒有,有的就是永恆。那是一輩子用錢都買不到的,那是從小就在那樣的環境裡活出的價值,對她們而言,靈魂的自由毫無阻礙。

 

每個人都能發揮:「我能為你做什麼呢?」

在12堂課程進行中,編輯檯發現,參與這屆「療癒」主題的學員,都有各自正在為別人做的事情呢!例如,紓壓園藝、音樂占卜、小廚房計畫、照顧者咖啡、共享悲傷卡片、動物溝通、催眠式引導冥想、部落影像紀錄、療癒系素寫⋯⋯,在結尾篇章以第一人稱書寫方法與起心動念。

也許一個人能做的有限、能影響的不多,我依然願意動身去做,友善的念頭是一把已點燃的小火炬,也是一顆醞釀發芽的種子,把真誠的互動與不打擾的愛暖暖地遞給你,因為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溫柔的方式。

也許我並不認識你,但同樣身為土地上的一份子,已是最充分的理由。

〈安寧病房的咖啡香・照顧者咖啡〉
十多年前為了照顧母親回到花蓮,看著長輩逐漸年邁臥床很難過,醫院有許多生、老、病、死,我慢慢覺得讓身心舒緩是更重要的事。我也學習照服員技術,換位思考體會被照顧者的需求,在過程裡知道照顧者其實也是需要被關懷的。「照顧長輩是應該的,再累也要挺住!」是大家常聽到的觀點,但是當我自己照顧母親幾年,感受到許多照顧者的難處,也許很多問題當下無法解決,但心靈轉換,是需要被提醒與帶領的。

而阿嬤們,對於空間時間的概念很寬闊,沒有太多的繁雜事件。不強求、隨遇而安,可以什麼都沒有,有的就是永恆。那是一輩子用錢都買不到的,那是從小就在那樣的環境裡活出的價值,對她們而言,靈魂的自由毫無阻礙。

編輯愛說話

在採編學堂課程進行時,學員嘗試了芳療、正念與藝術治療三堂療癒課,也觸發編輯檯思考:「既然是療癒的書,如何用更多不同的方式照顧閱讀的人呢?」「也許有些人需要更多元的方式認識這些療癒方法。」

因此在書中前兩大章都有老師、受訪人、學員與編輯檯夥伴們針對相關療癒主題推薦的書籍、影片、音樂等素材;也和受訪人們討論,把較平易近人的療癒方式繪製成筆記,例如:跟馬兒相處、安撫情緒的節氣經絡芳療、主題故事設計等等,讓讀者更了解,甚至是照著做就能產生療癒。

最後一章,由編輯檯採訪學員們,聽每一位細細說,在日常生活中為這個世界所做的努力,大家眼裡都閃爍著光,穩定而美好,想起德蕾莎修女曾說:「不要想著做偉大的事,只要用偉大的愛做平凡的小事。」原來讓愛流動的機會,就在生活裡。

這是一本神奇的書,不管什麼時候翻閱,都能被安靜、溫暖的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