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自己送回自然‧成為走路的人

 

 

「開始時,很難有心情去欣賞,什麼聲景都感覺不到,只聽到心臟怦怦怦。」 

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往返自然,書寫描繪它的豐盛樣貌。5種棲地表情、7條風景步道、3區自在串遊的步道群、1處看似無路可循的祕徑,並邀請14位野地職人分享走入自然的準備, 如何培養心態體力、善用配備顧好安全。有開始但沒有結束,我們也成為走路的人。 
 

 

身歷其境的漫畫_成為走路的人

用漫畫開啟序言,慢慢引導讀者跟著漫畫主角,從出發前醞釀的心情、到實際邁開步伐把自己送回自然裡。
這也像是日常生活中,我們展開任何行動、決定改變的歷程,知道自己的掙扎與渴望,一但開始了,無以言之的內部轉換就會在前進中誕生……。

 

 

圖文並茂的11篇步道介紹

實地踏勘花蓮不同特色的自然之路,風景步道、串遊步道群、古道祕徑共11篇,各篇以筆記型手繪路線圖呈現路 線特色、沿途重要位置點,讓讀者迅速掌握各路線整體輪廓。 

〈 七星潭海道 ・ 走在微笑海灣 〉

春夏間很適合走訪這條20公里的海道……。
想休息的時候,不用擔心,我們在海灘舒服或坐或躺。聆聽海浪忽遠忽近,石與浪共舞滾滾躍動,轟隆隆、嘩啦啦、唏哩哩。
當時間拉長,腳底接收海灘的律動漸多,波波海浪聲溢流過心裡,好像那些難以言說的悲歡離合,大海都敞開雙臂收容去了。來讓浪花帶著自己走一段吧!說不定會帶我們看見人生路上的微笑曲線!

 

 

 
 

 

生動的5種棲地表情圖

依照路線地理特色規劃5個棲地表情小單元,以精細棲地表情圖呈現棲地動、植物與地理特色,搭配易懂的文字 說明,新手、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都能輕鬆認識。

〈 海岸保安林 〉

陸地到海灘之間的狹長林帶,具有緩衝的功能,可保護陸地環境、維護生態與發展休閒遊憩等。
佇立在礫石灘上,陣陣的強風毫無保留地灌在你的顏面,帶鹽的空氣,讓衣服和頭髮都變得黏黏的。
多待一會兒,就可能與在這生活的動物們巧遇,像是小環頸鴴、寄居蟹及鹿野草蜥。

 

 

 

野地職人分享走入山林的準備

「走入山林的準備」單元分為「安全復返・野地職人」與「備糧守則・山山來食」。 分別由職人與登山者分享如何在自然中照顧好自己以及飲食的妙招!
「安全復返・野地職人」 有一群野地職人因不同任務持續往返自然,他們熟稔如何安全地走入自然,在不容易的工作環境中滋養出不同能 力與領悟。他們平時如何鍛鍊?工作必備工具有哪些?在無人的荒野中悟出什麼道理?每一次的採訪,我們跟著 職人走進山林,打開他們的背包,並用插圖、文字描繪隨身行頭、各專業領域工作中的必備工具。一起來認識野 地職人的精深與奧秘吧!
「備糧守則・山山來食」 心態、配備、路線都有了,那就出發吧!健行、登山時吃什麼?怎麼吃?山山來食從糧食基本準備原則到單日、 雙日、三日不同地貌的糧食清單,邀請經常帶隊的嚮導、健行者、山友家庭分享備糧守則,一邊走也要填飽肚子才行!

〈 安全復返・野地職人 〉

植物調查者陳添財說: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荒野。」
野外任務顧好自身的安全是基本,除此之外,必須獨處才是最常被忽略的一點。不一定要去多深的 山或是攀上多高的岩石,能夠讓自己舒服的,才是屬於你的荒野。

 

〈 備糧守則・山山來食 〉

選擇食材的原則與打包小技巧:不易壓損、不易腐敗、有飽足感、方便料理、輕量、少廢材。上山前有 些小技巧可先進行,例如肉類滷味先醃漬或煮熟後冷凍、去除零食袋裝等,分餐分類打包並標示使用時機。帶些平時就喜歡吃的食物,若是累到影響食慾,吃不下又背回家就可惜了。一定要在山下先煮過,確定料理方法,別到營地才開始練習啊!

 

 

 

也有採訪編輯的體驗

四月底編輯檯規劃了一趟瓦拉米之旅,想邀請大家成為風景的一部分,我們也要先把自己送回自然裡!本篇由編輯夥伴實際體驗成為走路的人,以小日記隨筆記錄下所見所感,與讀者做最真實的分享。

〈 編輯體驗・記下喜歡瓦拉米的時刻 〉

2021/4/30
天晴:對我的腳而言,上山容易下山難。有一段稍微累了,突然很想抬頭往右邊看看。遠方光斑下的 大石上,一隻較小的猴子在幫另一隻猴子理毛。那個畫面成為這趟瓦拉米最喜歡的時刻。

 

編輯愛說話

一年的時間,無數次往返於山林、步道,甚至是無明顯路徑之處,這是從沒想過的事。

 

純白色的布鞋總是灰頭土臉的回家,但走著走著似乎也成為習慣,曾經連著第一天去太魯閣,隔天又去登鯉魚山,雖然感覺挑戰,對於自己的動能卻很愉快,心臟怦怦砰的很真實。

現在看著純白色上的灰與泥濘竟有些捨不得洗去,想起的是和夥伴走過的每一段以及跟隨職人踏進未知之路的勇敢,每一個痕跡都有獨特的意義。

一起走一段吧~

 

《把自己送回自然》第二冊介紹請點我

《把自己送回自然》第三冊介紹請點我